“醫生太苦沒人再敢讀醫了、醫患矛盾沖突大當醫生風險高、醫生不敢讓孩子繼續讀醫……”近年來,醫科招生及錄取常被唱衰,真實情況是這樣嗎?
近日,2019年秋季高考本科普通批次錄取完成。來自上海市教育考試院的數據顯示:醫學專業報考冷熱總量均衡,錄取分數上揚。從2018年各省市考試院及各高校招辦官網公布的數據可見,無論是滬浙綜合評價錄取還是高考統招,多所醫學院校與綜合性大學醫科專業的錄取分數較往年穩中有升。多個“風向標”透露,醫學專業正在逐步回暖。
醫學院校錄取分數“節節攀高”
以上海綜評復旦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456組,也即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相關專業為例,入圍面試分數線前一年為554分,2018年上升到564分。在較有代表性的幾個省市的高考統招中,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錄取分數線都非常接近本部理科分數,比如,浙江理科693分,醫科691分;江蘇理科408分,醫科404分;河北理科703分,醫科695分;重慶理科688分,醫科684分。
復旦大學醫學院數據顯示,目前該醫學院在全國30個省市招生,按照當地一本線為標準,可見近五年復旦大學醫學院錄取分數線連年攀高。該學院上海地區2013年錄取分數線比一本線高130分,之后的五年,錄取分數線分別比一本線高135分、145分、157分、164.5分、170.9分。
上海交通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醫學院數據則顯示,根據已公布的本科招生綜合院校排名分析,在全國其他有招生計劃的省市中,交大醫學院有16個省份(新疆、河北、遼寧、內蒙古、山東、云南、重慶、吉林、福建、甘肅、廣東、廣西、河南、江蘇、寧夏和四川)進入所有大學前六,全部30個省份招生錄取分數線進入前十。由此可見,越來越多優秀學子正表現出對醫學的向往。
同濟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本科生院院長、招辦主任黃一如教授表示,今年同濟醫學相關專業放在“醫學和生命科學”這個組里進行大類招生,與往年相比,錄取分數依然呈現穩步上升趨勢。
以職業精神吸引更多“愛醫之人”
分數上揚的背后,是近年醫學專業報考的持續回暖。市教育考試院專家指出,曾有一段時間,醫患關系緊張等因素確實影響到一部分考生報考醫學專業的意愿,但應看到,同時也有不少人從中更加體會到這個職業的可貴之處。一些考生和家長認為,讀醫雖苦,但隨著社會進步,就醫環境、醫生的收入和地位等方面都在不斷提高。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副院長胡翊群介紹:交大醫學院2019年共招錄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兒科學等專業共計600余人,在各省份的錄取情況表現得十分搶眼。“比較值得關注的是,前幾年發達地區醫學生的生源率先改善,近年來,西部及邊遠地區的考生也呈現出對醫學的熱情。”他介紹,去年交大醫學院在新疆的本科錄取分數線甚至超過北京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和清華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以688分拔得頭籌;今年的錄取分數線也僅次于北京大學,位列第二。
復旦大學醫學院招生辦相關負責人高海峰介紹,自2013年起,復旦大學在全國首次將校內醫學院分代碼招生,最大程度避免錄取因“調劑”而來的醫學生,招到更多真正的“愛醫之人”。今年復旦大學醫學院在上海錄取的40名臨床八年專業醫學生,平均分高達590分,錄取分數線在上海地區僅次于復旦大學兩個專業組、交通大學一個專業組。“這些孩子的分數十分優異,選擇復旦、交大任意專業都沒有什么問題,他們最終選擇讀醫,說明對職業有較大向往與認同。此外,復旦大學醫學院臨床專業進入‘雙一流’,去年年底醫學院實現國家衛健委、教育部、上海市三方合力托管,這些行動帶來的發展契機,也吸引了更多優秀學子選擇醫學專業。”
“冷門”兒科學四分之一為本地生源
市教育考試院一位專家表示,今年部分醫科類相關專業分數線有所提升的原因,可能還在于不少學校在滬投放了八年制臨床專業招生計劃。對于醫學類專業來說,這些“性價比”高的專業吸引了不少原本就有志從醫的考生。
在交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八年制法語班(簡稱“法八”)今年依然拔得此次招生錄取分數頭籌。今年在滬綜評批次招生中,該專業綜評位列在滬綜合性高校熱門專業排行榜第三位,最低錄取分數為595分,平均599.7分。“30余年來,臨床八年法語班一直是中法兩國政府為加強中法交流的重點項目之一,也是兩國醫學院之間高水平合作培養卓越醫學創新人才的典范。”胡翊群說。
除了大熱的王牌專業,醫學院所謂的“冷門專業”錄取情況如何?交大醫學院數據顯示:兒科學專業今年錄取分數與臨床五年制專業持平,且優秀生源持續增加。據悉,2012年起交大兒科專業恢復招生,最初一屆只招30余名學生,近年來一屆有60名學生。胡翊群特別提及,越來越多上海本地生源選擇兒科專業,今年約四分之一為本地生源。希望這些學生未來能立足上海、面向全國,克服困難深耕于兒科事業。據透露,去年起交大醫學院為更好地培養兒科人才,向國家申請調整為“5+3”招生模式,即在注重五年制本科教學的基礎上,為兒科專業學生在本科畢業后順利進入專業碩士研究生及臨床醫師規培階段提供有力保障。
體悟醫學魅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選擇專業,可謂是站在人生路上重要“十字路口”。市教育考試院專家告誡考生:選報專業,可能會被成績等因素左右,或不可避免地會有從眾想法,但最終還需基于長期的興趣所在。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學有所樂,學有所成,對其他專業如此,對醫學專業也是如此。高海峰則表示,醫學專業對學生的要求極高,學生入學后統一接受通史教育,針對臨床病例更要融會貫通,想要攻破這一道道“關卡”,對醫學還需有極大的興趣和堅持的毅力。
“學醫可以讓人在生死問題上有更多思考,也有更多話語權。為了學醫的夢想,我將堅定前行。”今年,來自上海實驗學校的“醫二代”康怡萱以601分的好成績如愿考取法八專業。在她初二那年,母親突發便血,事態危急,為了不給出差在外的父親添憂,她憑借自學的醫學知識及時判斷,聯系家人急送母親入院就醫,未延誤病情;高二時,她參加了交大醫學院優秀中學生夏令營,被醫學體驗活動深深吸引,更堅定了報考交醫臨床醫學專業的決心。在家人的支持和鼓勵下,她自學法語最終進入夢想的學術殿堂。
胡翊群表示,“每年夏令營、中學招生活動中,我們都會告訴學生們,學醫是不容易、不平凡的。第一,一定要有興趣;第二,一定要對醫學有追求和向往;第三,要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最終將醫學作為畢生的信仰。我們雖然希望優秀畢業生能選擇醫學專業,但更希望家長與考生不是單純因為看到醫學專業吸引了其他高分考生、不斷升溫才做出選擇。只有懷著一顆堅定初心,才能真正體悟、欣賞、沉浸于醫學之魅力。”